色谱仪和光谱仪有什么区别?
2025-11-12 来自: 南宁蓝天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11
色谱仪和光谱仪有什么区别?
工作流程与目标的区别
色谱仪的工作流程(解决“有什么,各多少?”)
进样:将复杂的混合物样品引入系统。
分离:在色谱柱中,不同组分由于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力不同,被逐渐分离开。
检测:被分离的组分依次进入检测器,产生信号。
结果:得到色谱图。通过保留时间判断“是什么”(定性),通过峰面积计算“有多少”(定量)。
目标:对复杂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。它擅长告诉你一个样品里含有哪几种成分,以及每种成分的含量是多少。
光谱仪的工作流程(解决“是什么,结构如何?”)
照射:用一束连续波长的光(电磁波)照射样品。
相互作用:样品中的分子或原子会吸收特定能量的光子,或发射出特定能量的光子。
信号检测:检测器测量被吸收或发射的光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。
结果:得到光谱图。将测得的光谱与标准谱图库对比,即可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、官能团或元素组成。
目标:对纯物质或简单混合物进行定性和结构分析。它擅长告诉你一个物质是什么,其内部有哪些化学键和官能团。
主要类型对比
色谱仪的主要类型(按流动相分)
气相色谱(GC):适用于易挥发、热稳定的化合物。
液相色谱(LC/HPLC/UHPLC):适用于难挥发、热不稳定、大分子的化合物。
离子色谱(IC):专门用于分析离子型化合物。
光谱仪的主要类型(按作用原理分)
吸收光谱:
紫外-可见光谱(UV-Vis):分析分子中的共轭结构。
红外光谱(IR/FTIR):识别分子中的官能团和化学键。
原子吸收光谱(AAS):用于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。
发射光谱:
原子发射光谱(AES):用于多元素同时分析。
荧光/磷光光谱:适用于能发光的物质,灵敏度极高。
其他:
核磁共振谱(NMR):用于确定有机分子的详细三维结构。
质谱(MS):虽然常被单独讨论,但其原理(电离、按质荷比分离)更接近于一种“质量色谱”,通常被归为光谱学范畴或与色谱联用。